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0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林业   1202篇
农学   1095篇
基础科学   528篇
  9258篇
综合类   6125篇
农作物   93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907篇
园艺   394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663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785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1017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133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615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旱坡地集水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旱坡地上采取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的整地方法营建枣园,集蓄坡面径流,增加枣园土壤含水率,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对枣园土壤水分连续3年的定点观测,掌握了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集水工程集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林火对土壤氮含量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 2 0a内不同年份间隔的 11块火烧迹地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 ,发现火烧后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 ,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变化情况如下 :低强度火烧后 9d ,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均比未烧前低 ,这与中、高强度火烧后的情况正好相反。火烧后 4a内 ,土壤氮的含量基本都比未烧林地有所下降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有效氮含量除外 )。以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火烧迹地降第一场雨后 ,低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比降雨前减少 ,有效氮增加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增加 ;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有所下降。连年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减少 ,有效氮增加  相似文献   
103.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香兰  田积莹 《林业科学》1992,28(2):98-106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104.
对朗乡林区所拥有的各类土壤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刺槐林是中国北方丘陵半干旱区典型的生态防护林树种之一。通过自然降雨径流场定位观测试验,本文对辽宁西部地区(1850-12225E,4024-4234N)刺槐生态防护林及其采伐迹地的产流、产沙特征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采伐迹地与刺槐林地相比二者之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采伐迹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比刺槐林地分别增加40%-177%和180%-400%。典型降雨产流水文过程线显示,刺槐林地径流峰值比采伐迹地低1.0-2.5?0-3m3穝-1,且径流峰值出现的时间比采伐迹地滞后10-20min。谐波分析表明,刺槐林地与采伐迹地土壤含水量随年内降水量变化分干、湿两季,呈周期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采伐迹地高2.3%。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生态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的重要作用。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106.
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油松、刺槐人工林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降低土壤PH,18龄油松1.2m^2及33龄刺槐1.6m^2根区土壤断面的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CEC均值无林对照分别提高57.8%、68.6%、109.3%、28.9%、54.5%及74.3%,123.6%、285.3%、42.4%、63.7%,pH降低14.4%及2.9%,油松,刺槐林对土  相似文献   
107.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8.
土壤干旱与柿叶片膜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盆栽柿幼树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脂脂肪酸组分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水势Ψ_S下降时,细胞透性(PERM)增大,SOD和CAT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试验证明:土壤水势(?)_S=-3.80±0.47bar,各指标变化最明显。本试验条件下,幼柿叶片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PERM,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与组织相对含水量(RWC)和土壤水势(Ψ_s)间具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山核桃溃疡病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不同种植区山核桃溃疡病与土壤因子、树皮中营养元素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核桃林分中土壤条件与溃疡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感病指数与土壤密度,树皮中P、Fe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层深度,土壤中N、P、K元素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树皮中N、K、M g的含量等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集水措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因降雨少且季节间分配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关微集水区防渗处理材料及其防渗效果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5 年(1992-1996)的野外试验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微集水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对造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皮接种3 年后,集水区表面大部分为结皮所覆盖,其集水功能已经部分地表现出来。在春季3 个典型时段内浅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0.05 水平),1m 土层内春季月均含水量均比对照提高了0.9%–6.04%。同时在研究期末(1996 年)结皮处理的样地内树木个体的树高(H)、胸径(DBH)和地径(DGL)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0.05 水平),提高幅度分别为22.38%、17.34%和20.49%。作为一种生物防渗材料,生物结皮具有无污染、自我繁殖、使用期长和投入小等特点,因此很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植被恢复的主要集水材料,进一步的工作应放在干旱环境下当地适宜结皮种类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技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